您当前所在位置:主页 > 曲艺戏剧 >

《十八相送》大概内容

更新: 2022-09-23 04:50 编辑: 流行乐坛网 归类:曲艺戏剧 人气: 53

一、《十八相送》大概内容

越剧的十八相送挺有名的。

就是梁祝同窗三载,祝英台要回家去了,梁山伯为她送行。这十八里路上,满是浪漫和美好。路上祝英台百般暗示梁山伯自己是女子并表达自己的倾慕。而梁山伯一直以为祝是男子,因此认为祝英台种种关于男女的比喻(例如兄弟与妻子, 公鹅与母鹅,牛郎与织女,金童与玉女)很是荒唐。临别之际祝英台为梁山伯和自己的小九妹(其实就是自己啦)做媒,嘱咐梁山伯要早点到祝府提亲去。

“十八相送”是中国四大传说之一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的一个美丽场景。按照传说,从红罗山书院到祝英台的家,正好十八里路,到和孝镇梁岗梁山伯的家,也大约是18里。祝英台家在书院东北,梁山伯家在书院西北,而两家到书院的路都必须经过曹桥,曹桥到书院为8里。

祝英台和梁山伯的家距红罗山书院十八里,因此才有“十八相送”的情节;两人到书院去都要途经曹桥,因此才有“曹桥结拜”的情节;英台被逼下嫁马文才,前往马庄又必经梁山伯坟墓,因此才能有哭坟化蝶事件。在汝南,梁祝故事中人物、地点的设置如此巧合,恐非偶然。 梁祝这个神奇的故事、迷人的传说大概源出于这小小的事实:一个女子乔装为男,到学堂读书,后来爱上了一个男同学,却不肯说出自己是女的。父母不知道,将她另许了人家。男同学知道她是个女的,想订婚,已经迟到了。结果,两人都郁郁而死……“十八相送”只能是戏文与附会,但没有戏文与附会的梁祝,谁会爱呢? 参考资料:转引自仲富兰《中华风物探源》 从红罗山书院到祝英台家,正好十八里路,到梁山伯家,也大约是十八里。因此才有“十八相送”的情节。 这十八里路上,满是浪漫和美好。对于梁祝来说,这十八里路显得太短太短。「梁山伯与祝英台」的「十八相送」故事中的隐喻可用三个过程来呈现心理空间的融合现象,即组合(composition)、完成(completion)、及执行(elaboration)三个过程(Fauconnier and Turner 2002:48-49)。在「组合」的过程中,由于祝英台是女扮男装,梁山伯相信心理空间中(belief space)对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预设为「男-男」,这个预设随着言谈的进行向下扩展,因此对于祝英台种种关于男女的比喻(例如兄弟与妻子, 公鹅与母鹅,牛郎与织女,金童与玉女),皆无法在心理空间融合的「完成」阶段形成祝英台所希望的比喻投射,仅能取其字面上的意义,例如对于「公鹅与母鹅」的比喻,梁山伯以「未曾看见鹅开口,那有母鹅叫公鹅」来回应。当祝英台提到家中有九妹想介绍给梁山伯时, 梁山伯的预设空间中的梁祝,变成了梁山伯和九妹,形成「男―女」的关系,梁山伯的心理空间融合,在此时进行第三个过程「执行」。他的新预设向上漂流,对于言谈中所提过的字面意义,于此时重新诠释为比喻意义,因此以「无怪出言多比喻,原来一味想联婚」来回答,刚刚的不可能,太荒唐,现在都有了意义。最后在师母说出祝英台女扮男装的实情后,梁山伯预设中的九妹换成了祝英台,心理空间的融合重新执行,新预设再度向上漂流,对于言谈中所形成的比喻意义,亦于此时重新诠释为另一个比喻意义,这部分可以在回十八「访英台」中得到印证。透过本文的探讨,可以了解「梁山伯与祝英台」电影何以如此脍炙人口,令观众百看不厌,其巧妙地运用隐喻的各种技巧,是其吸引人心的重大助力。透过心理空间理论的探讨,更可印证隐喻是一种语意融合的现象,此融合的过程可以随着言谈的进行与新的讯息重新组合,产生新的意义。

二、越剧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选段——《十八相送》的风格

风格?流派吧!最早的电影版的是袁(雪芬)派,饰祝英台,范(瑞娟)饰梁山伯。不过后来流行的是范傅版,傅(全香)饰祝英台。

风格?好奇怪的说法。按照上一位同学说的,范傅较出名。现在嘛,我喜欢范派小生吴凤花和傅派花旦陈飞唱的。不过各流派都可以唱,比如尹派小生王君安和王派花旦李敏也唱过。

三、十八相送的剧目简介

越剧名段

《十八相送》选段节选自越剧 名剧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,简称《梁祝》。《十八相送》是该剧中的经典唱段,也是范派小生与傅派花旦对唱选段中的名家名段。

越剧版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取材自中国古代四大传说(《梁祝》、《白蛇传》、《孟姜女》、《牛郎织女》)之一的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。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,也是惟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。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,可谓中国家喻户晓,流传深远,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,更被誉为“中国民间文化”中的经典!

越剧版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因电影版的广泛传播而成为这一题材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名剧。

“十八相送”是中国四大传说之一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的一个美丽场景。按照传说,从红罗山书院到祝英台的家,正好十八里路,到和孝镇梁岗梁山伯的家,也大约是18里。祝英台家在书院东北,梁山伯家在书院西北,而两家到书院的路都必须经过曹桥,曹桥到书院为8里。

祝英台和梁山伯的家距红罗山书院十八里,因此才有“十八相送”的情节;两人到书院去都要途经曹桥,因此才有“草桥结拜”的情节;英台被逼下嫁马文才,前往马庄又必经梁山伯坟墓,因此才能有哭坟化蝶事件。在汝南,梁祝故事中人物、地点的设置如此巧合,恐非偶然。

梁祝这个神奇的故事、迷人的传说大概源出于这小小的事实:一个女子乔装为男,到学堂读书,后来爱上了一个男同学,却不肯说出自己是女的。父母不知道,将她另许了人家。男同学知道她是个女的,想订婚,已经迟到了。结果,两人都郁郁而死……“十八相送”只能是戏文与附会,但没有戏文与附会的梁祝,谁会爱呢? 参考资料:转引自仲富兰《中华风物探源》

上一篇:四大行当是哪四个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