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位置:主页 > 曲艺戏剧 >

昆曲的风格

更新: 2024-03-30 11:34 编辑: 流行乐坛网 归类:曲艺戏剧 人气: 0

昆剧作为一个曾经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巨大影响的剧种,在历尽了艰辛困苦之后,能奇迹般地再次复活,这和它本身超绝的艺术魅力有紧密关系,其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它的音乐上。

昆剧行腔优美,以缠绵婉转、柔漫悠远见长。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,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,场面伴奏乐曲齐全。

“水磨腔”这种新腔奠定了昆剧演唱的特色,充分体现在南曲的慢曲子(即“细曲”)中,具体表现为放慢拍子,延缓节奏,以便在旋律进行中运用较多的装饰性花腔,除了通常的一板三眼、一板一眼外,又出现了“赠板曲”,即将4/4拍的曲调放慢成8/4,声调清柔委婉,并对字音严格要求,平、上、去、入逐一考究,每唱一个字,注意咬字的 头、腹、尾,即吐字、过腔和收音,使音乐布局的空间增大,变化增多,其缠绵婉转、柔曼悠远的特点也愈加突出。

相对而言,北曲的声情偏于跌宕豪爽,跳跃性强。它使用七声音阶和南曲用五声音阶(基本上不用半音)不同,但在昆山腔的长期吸收北曲演唱过程中,原来北曲的特性也渐渐被溶化成为“南曲化”的演唱风格,因此在昆剧演出剧目中,北曲既有成套的使用,也有单支曲牌的摘用,还有“南北合套”。

“南北合套”的使用很有特色:一般情况是北曲由一个角色应唱,南曲则由几个不同的角色分唱。这几种南北曲的配合使用办法,完全从剧情出发,使音乐尽可能完美地服从戏剧内容的需要。

从南北曲本身的变化说,尚有“借宫”、“犯调”、集曲“等多种手法。原来联成一套的曲子,无论南北曲,都有属于那一宫调的曲子问题,要求情绪显著变化时,同一宫调内的曲子不能胜任,就可借用其它宫调的合适曲子。如《牡丹亭·惊梦》,先后所用的曲牌是“山坡羊”(商调)、“山桃红”(越调)、“鲍老催”(黄钟宫)、“绵搭絮”(越调)。

在演唱技巧上,昆剧注重声音的控制,节奏速度的快慢以及咬字发音,并有“豁”、“叠”、“擞”、“嚯”等腔法的区分以及各类角色的性格唱法。音乐的板式节拍,除了南曲“赠板”将四拍子的慢曲放慢一倍外,无论南北曲,都包括通常使用的三眼板、一眼板、流水板和散板。它们在实际演唱时自有许多变化,一切服从于戏情和角色应有的情绪。

昆剧的乐器配置较为齐全,大体由管乐器、弦乐器、打击乐器三部分组成,主乐器是笛,还有笙、箫、三弦、琵琶等。由于以声若游丝的笛为主要伴奏乐器,加上赠板的广泛使用,字分头、腹、尾的吐字方式,以及它本身受吴中民歌的影响而具有的“流丽悠远”的特色,使昆剧音乐以“婉丽妩媚、一唱三叹”几百年冠绝梨园。伴奏有很多吹奏曲牌,适应不同场合,后来也被许多剧种所搬用。

昆剧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,简称“曲牌体”。它所使用的曲牌大约有一千种以上,南北曲牌的来源,其中不仅有古代的歌舞音乐,唐宋时代的大曲、词调,宋代的唱赚、诸宫调,还有民歌和少数民族歌曲等。它以南曲为基础,兼用北曲套数,并以“犯调”、“借宫”、“集曲”等手法进行创作。此外,还有不少宗教歌曲。

昆曲代表曲目:

1、《牡丹亭》明/汤显祖

当代流传度最广的昆剧,讴歌爱情,故事感人,文辞优美。汤显祖《临川四梦》之首。每个昆剧团几乎都有不止一个版本,可以看一看白先勇的青春版《牡丹亭》。

2、《桃花扇》清/孔尚任

“传奇的最后两座高峰”之一,讲述了秦淮八艳李香君与复社公子侯方域在乱世中的悲剧爱情。可以看一看江苏省昆剧院的“一戏两看”版本,和《1699桃花扇》。

3、《长生殿》清/洪昇

“传奇的最后两座高峰”之一,讲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,上海昆剧院的版本很经典。唐明皇是大官生,一定要看蔡正仁的版本。

4、《铁冠图》清/佚名

简述了大明王朝的覆灭。上海昆剧院的版本很经典,大官生、刺杀旦很有看点。

5、《南柯记》明/汤显祖

讲述了淳于棼南柯一梦中的一生,很有哲学思想。江苏省昆剧院和上海昆剧院都有,但不常演。

6、《雷峰塔》清/方成培

就是《白蛇传》,耳熟能详的经典爱情故事,浙江昆剧院有全本演出。

7、《浣纱记》明/梁辰鱼

在戏曲史上有特殊地位,标志着昆曲向昆剧的过渡。讲述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故事,对西施的人物塑造很不错。昆山昆剧院有全本。

8、《西厢记》元/王实甫

在戏曲史乃至文学史上都有绝高的地位,从文本、思想到舞台都有历史性的进步,大胆地讴歌了爱情与自由。北方昆曲剧院有全本。

9、《白罗衫》清/佚名

在明清传奇历史中名气并不大,但是剧本非常优秀,带有一点西方命运悲剧的色彩,讲述了徐家父子的悲剧故事。江苏省昆剧院经常演。

10、《琵琶记》明/高明

南戏之祖”,在戏曲发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。但是作者高明看中封建教化,导致情节有点“封建糟粕”,(一个类似王宝钏挖野菜的故事)。北方昆曲剧院的版本很经典。此外还有《孽海记》等,当代演出以折子戏居多,就不一一列啦。

上一篇:秦腔四大美女都是谁?